
平常有在關心媽媽或是老婆、自己的健康嗎?雖然都是媽媽,但不同階段的媽媽過著不同的人生階段,所需要攝取的營養素也有所不同。
小編整理了三種媽媽階段類型,分別是:孕哺媽媽、一般媽媽和銀髮媽媽,一起來看看不同人生階段的媽媽,分別需要哪些營養素吧!
新手媽媽(孕哺媽媽)

- 葉酸:補充足量的葉酸有助於胎兒的成長發育。葉酸每日建議攝取量為 600mg,在日常飲食可以透過動物肝臟、堅果、蛋黃和深綠蔬菜補充。如果食物攝取不夠,也可以透過含活性葉酸的孕期綜合維他命和綜合 B 群補充。
⠀
- 鈣:建議孕媽咪每天可以攝取 1,200mg 的鈣質。除了可以幫助肌肉與心臟的正常收縮、神經的感應性,也可以幫助入睡。飲食上可以透過補充牛奶、起士、豆腐、小魚乾補充。另外要注意的是,鈣質需要分次攝取,單次不要超過 500 mg,否則就有可能會影響吸收率唷!
⠀
- 鐵:懷孕期間因為需要供應胎盤運送營養給寶寶,血液和血紅蛋白的需求增加時,會導致血紅素偏低,很容易「生理性貧血」。加上寶寶會從媽媽身上取得鐵質儲存,才能在出生後 6 個月內保有足夠的鐵質需求,會很需要鐵質的攝取。在懷孕 12 週後,會比懷孕前多增加鐵質 30mg ,也就是共 45mg,建議孕媽咪平常可以從牛肉、木耳、海帶、豆類、蛋黃、芹菜中多多攝取。
⠀
- B 群:懷孕初期可能會有孕吐、胃口不好的狀況發生,這時就很容易營養不均衡,建議可以透過攝取維生素 B 群,幫助孕媽咪調節生理機能與進行正常的能量代謝。
⠀
- 維生素 D:衛福部建議每天至少補充1,200 IU 的維生素 D,但研究發現很多孕媽咪都攝取不足。除了飲食的攝取不足外,維生素 D 其實也可以透過曬太陽與皮膚合成,但孕媽咪基本上不太能曬到 10~15 分鐘的正午陽光。如果想多多攝取維生素 D ,可以多多吃鮭魚、牛奶、柳橙汁、香菇、雞蛋等食物喔!
⠀
- 蛋白質:懷孕中期是寶寶的成長期,蛋白質是很重要的原料。懷孕期間的蛋白質攝取量為 體重x(0.8~1)+10g,大概是比平常多攝取 1.5 份肉類、和 300ml 牛奶,飲食中可以從蛋、奶類製品、肉類、魚類及豆漿、豆腐、豆干等豆製品中攝取。而哺乳媽媽會需要更多的蛋白質以維持母乳,建議攝取每日 70g 以上的蛋白質。
⠀
- 膳食纖維:寶寶在長大的過程中會讓子宮變大,會影響到腸胃蠕動而導致便秘,這時建議孕媽咪從蔬果和五穀類攝取膳食纖維,改善便秘。
⠀
- DHA:DHA 是寶寶學習力發展的關鍵營養,孕期會透過胎盤將需要的營養提供給寶寶,哺乳期透過母乳哺餵的過程,將營養提供給寶寶。孕媽咪平常可以從金槍魚、鮪魚、鯖魚、秋刀魚、沙丁魚等魚類中攝取。建議孕媽咪每日攝取至少 200mg 的 DHA ,確保媽媽維持體內充足的 DHA,滿足寶寶成長的需要喔!
一般媽媽
小孩出生後慢慢長大,就會逐漸脫離媽媽新手村的階段,晉升為一般媽媽。一般媽媽和一般成年女性的營養素攝取,其實沒有太大的區別,藥師建議可以攝取以下這些營養素:
- 鈣:鈣質是人體含量最多的礦物質,與許多重要的生理機能密切相關,尤其是維持骨骼、牙齒正常發育及健康。飲食上透過補充牛奶、起士、豆腐、小魚乾等食物攝取。不過要注意的是,鈣質建議分次攝取,單次不要超過 500 mg,超過就有可能會吸收率降低。
⠀
- 維生素 D:每日建議的維生素 D 攝取量為 600IU,能幫助提升保護力、幫助鈣質吸收以及維持血鈣平衡。維生素 D 其實可以透過曬太陽與皮膚合成,不過一般人基本上很難曬到 10~15 分鐘的正午陽光,飲食上可以從鮭魚、牛奶、柳橙汁、香菇、雞蛋等食物做補充。
⠀
- 鐵質:鐵質是維持人體功能運作很重要的礦物質,加上女性因為在生理期間,會流失部分鐵質,所以攝取鐵質對女性來說就變得更重要了。衛福部每日建議成年女性攝取 15mg 的鐵質,可以從牛肉、木耳、海帶、豆類、蛋黃、芹菜等食物中攝取。
⠀
- 維生素 C :維生素 C 除了優秀的抗氧化能力,也具有幫助傷口癒合以及提供關鍵時刻保護力!每日建議維生素 C 的攝取量為 75mg,且不超過 2,000mg,飲食上可以透過柳橙、橘子、葡萄柚、柚子、檸檬攝取。
銀髮媽媽
小孩慢慢長大,媽媽也會漸漸邁入銀髮。根據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發現,長者常缺乏的營養素為以下這些:
- 葉黃素:在這個不管男女老幼,螢幕皆不離身的時代,補充葉黃素就像是一層保護罩,對於銀髮族的保健尤其重要。葉黃素的每日建議攝取量為 6~10mg,上限是 30mg,主要透過綠色蔬菜攝取,像是:菠菜、地瓜葉、青花菜。
⠀
- B 群:容易胃口不好的銀髮媽媽,就極容易產生營養不均衡的情況,這時候維生素的補充就十分鐘要。B 群維生素包括多種水溶性維生素,對於銀髮媽媽的健康有著重要的作用,有助於維持能量正常代謝和食慾。
⠀
- 鈣:鈣質是人體含量最多的礦物質,與許多重要的生理機能密切相關,除了有助於維持骨骼跟牙齒的正常發育與健康、也能幫助肌肉與心臟的正常收縮及神經的感應性。每日建議鈣的攝取量為 1,000~1,200mg,飲食上可以透過補充牛奶、起士、豆腐、小魚乾等來攝取。
⠀
- 益生菌:由於銀髮族大多胃口和牙口不好,在減少攝取蔬菜和膳食纖維的情況下,消化道作用不如以往。這時就可以透過乳酪、優格、牛奶來補充益生菌,維持消化道機能。
⠀
- UC2:許多人年紀漸長後,可能會有爬樓梯變得吃力、步伐變卡或是起床環節不順的狀況,會說要吃葡萄糖鞍。隨著科技日新月異,我們也發現了比葡萄糖鞍更好的成分——UC2。40mg 的 UC2 ,是葡萄糖胺(1500mg)+軟骨素(1200mg)的兩倍效果,能幫助解決靈活問題。每日建議攝取量為 40mg,日常食物可以從雞軟骨、雞腳、豬耳朵、豬腳中攝取,但是含量不高,如果為了攝取而多吃,可能會吃進過多的油脂與熱量,因此可以考慮透過保健品補充。